為深入學習貫徹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積極探索工程創新新范式,提升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級,3月24日下午,我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在楊浦校區行政樓九樓1號會議室和臨港校區學術樓301會議室同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凌文教授應邀作“工程創新新范式與電力能源轉型”專題輔導報告。校領導、全體中層干部參會,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顧春華主持。


凌院士從宏觀的政策背景出發,結合個人研究與工作實際,圍繞“深入學習領會新質生產力理論”“科學技術工程與工程創新范式”“可持續發展與能源轉型”“戰略科學家與我的創新實踐”“從管理向治理的偉大變革”等方面展開,從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到能源轉型的路徑設計,從戰略科學家的創新方法論到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深入剖析了工程創新新范式的內涵和特點,揭示了能源革命的底層邏輯,展示了電力能源轉型的廣闊前景和發展趨勢。凌院士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和創新的最新理論成果,包含產業“新”、預期“新”、內涵“新”、動能“新”、治理“新”等五個部分,我們要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實現從“管理”向“治理”的升華。他引用DeepSeek、鴻蒙操作系統和華為Mate60系列手機等案例指出,原始創新與工程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通過系統工程實現部件落后下的整體領先,構筑新型創新生態與治理體系。凌院士結合大量詳實的最新數據,闡述了可持續發展與能源轉型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強調指出要加快推進規模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和能源系統智能化,著力打造“綠數+綠算+綠能+綠網”的多能耦合高效利用的智能能源體系。此外,他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強調指出跨界領導力需要具備“專、寬、高、遠、籌”等五個方面的要點。

顧春華在總結中指出,凌院士的報告立意高遠,有深刻的思考、有創新的探索,詮釋了新質生產力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以系統工程思維為高校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推進提供了方法啟示,為我校更加積極有效地服務“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為我校的科研和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全校上下要進一步強化思維范式創新,加快學科融合發展,深化產學研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技創新成果服務能源轉型的轉化能效,為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作出上電貢獻。
黨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