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人工智能微專業課程基于與華為共建的“面向智慧能源的人工智能全棧式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展開,該平臺圍繞人工智能數據基座和電力行業人工智能產業自主可控,旨在構建能源電力數字化、智能化人才培養的智能基座,打造落地于基礎、專業及創新三個不同級別的電力人工智能專業群的軟硬件融合的國產AI全棧技術創新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驗和實訓資源,切實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行業應用能力。
據悉,課程延續第一階段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小班化實驗實訓、課程與認證結合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并在第一階段課程基礎上進行了教學模式創新,課程由一周集中學習拓展到大模型實戰營競賽長周期學習。

人工智能現代產業學院41名人工智能微專業學生、近30名教師與30余名研究生,共100余人在線上共同參加了此次學習。學生通過此階段集中產教融合課程教學,不僅學習并實踐了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的大模型技術,學會使用國產化全棧全場景人工智能平臺,而且初步嘗試了AI在輸電線路巡檢等能源電力場景的應用。
“上電-臨港人工智能學院”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斷探索、創新與實踐,緊密對接企業需求,引入多個人工智能行業龍頭企業全程參與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將教學、實踐、創新、產業有機融合,實現“產學研用教”一體化的教學創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和推廣價值的教學方式,對學校在能源電力數智化領域應用型人才培養起到突出的推動作用。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孟歆迪 通訊員柴元)
原文鏈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775ce032a79a4710a396066a14163a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