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根植于心,拼搏敬業躬身于行。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她,秉承教育初心使命;她,精心耕耘碩果累累;她,“桃李之花”盛滿天下。本期“教師人物”之“榜樣·力量”系列,讓我們一起走進數理學院教師孫玉芹。
人物簡介
孫玉芹,博士、教授,上海電力大學數學專業教師、研究生導師、數學專業負責人、數理學院副院長、中國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孫玉芹老師從事高等教育29年,集教學管理、專任教師和科研學者于一身,是我校“雙師型”教師。先后主講過《線性代數》《高等數學》《復變函數》《解析幾何》《數學史與數學文化賞析》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組合數學與圖論,并結合科研成果實施教學改革。
在我校工作期間,主持完成了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教委重點教改項目、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上海市德育實踐研究項目、上海電力大學科研項目等10余項,先后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子項目4項,撰寫自然科學研究論文30余篇、教研論文10余篇。主持上海市一流課程、參與國家級一流課程等多項建設,指導學生獲得6項“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一等獎,指導學生獲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銅獎和其他多項上海市大學生科創項目。本人曾獲評2021年“寶鋼優秀教師”獎、2019年上海市“育才獎”、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上海電力大學“教書育人楷模”“三八紅旗手”“優秀教師”,領銜團隊獲評“上海市巾幗文明崗”、上海電力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等20余項榮譽稱號。
學生眼中的孫玉芹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人生若能遇上一位良師,學業可以精進,更能滋養一人的一生一世。
(一)為專業插上思政的翅膀
在采訪孫老師的學生時,他們講到,孫老師常在課堂中說身為老師就要責無旁貸的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時代新人的責任與擔當。
孫老師十分注重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她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注入到鮮活的實際案例中,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們了解珠峰測量要結合定積分計算,北斗導航要建立微分方程……讓他們領悟到數學是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重要支撐。

課堂教學
為了使課程思政真正入耳入心,孫老師不斷探索理工科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突破口和創新點,還鼓勵其他老師積極參與數理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活動。正是在她的倡導和踐行下,在學校第一屆“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征文活動中,數理學院撰寫的幾十篇課程思政案例多數獲獎。她撰寫的“有限的生命無限的價值——‘數列的極限’教學案例”獲學校首屆“課程思政”征文一等獎,在實際教學中也讓學生們都感受到了數學中的哲理美。在學生看來,孫老師的數學課,講的不僅僅是數學,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責任與擔當。

指導課程思政
(二)為教育賦以實踐意義
孫老師說,幾乎所有重大科技發現都與數學的發展進步有關,在數學學習中,如果只會解題、能考試,那會缺乏理性精神;如果只唯書、唯師、唯上,那會缺乏實踐精神。課堂下她推行“三全育人”導師制、組建“數理四合院”、開設“創新能力培養工作室”,帶著學生們“玩數學”。為了增強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她在大學數學的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各種創新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如引入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優配置、電力市場的輸電阻塞管理等實際工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數學建模。
孫老師在每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都全程陪同參賽學生,甚至還會“鏖戰”三天三夜,有一次在競賽的前一晚凌晨1點,她與幾位青年老師一起指導學生,還給備戰的學生們準備了咖啡與美食,給他們加油鼓勁。“一次競賽,終身受益”,在孫老師的指導下,競賽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數學建模能力,更鍛煉了他們迎難而上永不言棄的韌性。

指導學生

建模獲獎展板
近五年,我校獲得了“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的累計數量與在上海賽區的“雙一流”高校并駕齊驅,還曾獲得2020年本科組唯一的“Matlab創新獎”獎杯。孫老師主持申報的 “大學數學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獲得了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孫老師所堅持的實踐育人不僅培養了學生們數學思維的能力,更助力他們成長為新時代所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三)為學生注入仁心的光芒
孫老師說,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無限;一名學生,只有置身拼搏創業的氛圍,勇立潮頭才能蓬勃向上!
采訪時,學生說作為數學系的學生,對能源電力知識了解不多,從他們一入學孫老師就把學校電力特色以及發展歷程講給他們聽。在孫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還組建了“零碳校園”團隊,從對電力知識毫無所知的“小白”,到慢慢了解了校園中風光互補智能微網、智能熱網,了解了學校為何能比其他校園耗電低約30%的原因,明白了“數字化”和“全生命周期管控”電力的策略,體會到高校為什么要踐行“雙碳”目標。當學生們自豪地徜徉在智慧校園中時,內心無不感慨孫老師的良苦用心,同時也感受到電力學子肩上扛著的目標和使命。也正是在這樣的感召下,學生們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并以“零碳”為創意源頭參加了第八屆“互聯網+”大賽,并在高教主賽道獲得了銅獎。

在數理四合院指導學生科創

帶領學生參加數學競賽
“零碳校園”團隊從無到有,一路上經歷了學院、學校、上海市多輪選拔賽,團隊小伙伴們也從“光伏小白”到“零碳實踐”專才的銳變,這都離不開孫老師聯合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以及團隊成員們的付出與堅持。
被采訪學生說還記得有一場校賽,他們需要在早上八點前提交7分鐘的演講視頻,團隊同學對前期的演講PPT已經躊躇滿志了。但孫老師要求精益求精,再次逐字逐句檢查PPT內容的邏輯性、頁面的美觀性等,又孜孜不倦領著他們校對修改講稿,采用騰訊會議進行演講錄制……為了最后7分鐘的視頻,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超出了時間不行,語句不連貫不行,語調不夠激昂也不行,看著窗外從天亮變成了天黑,又從天黑變成了天亮,孫老師始終陪著學生們,在他們灰心的時候鼓勵他們,在他們想放棄的時候鞭策他們,最后在第二天早上7:45分,提交了讓所有人滿意的成果。
通過這個作品,學生們也深切體會到了“精益求精”的真實含義。跟隨孫老師,學生們真的變成了“闖關”達人。

校企雙方指導學生
孫老師就是這樣,為師,嚴謹治學,諄諄教導;為友,真誠相待,以理服人。
學生說,“與孫老師的相處,總讓我們有難以言表的感激和感動。平日里的她是我們的忘年交,我們也愿意向她傾訴衷腸,讓她為我們指點迷津。當一些重大賽事來臨之時,她陪我們通宵奮戰,一直鼓勵我們無論前路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精,這些樸實無華的道理給予我們無窮的前進動力,更是學生時代的收獲與成長。”
我們的孫老師,甘做錘煉學生品格的引路人,愿做學生學習知識的開拓人,勇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人,樂做學生身邊傾聽的知心人!
數理學院、黨委教師工作部 供稿
【上電故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