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工程學院大一學生朱欣怡,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現而擱置了旅行。1月29日,正在家里“蝸居”著不敢出門的朱欣怡收到媽媽發來的“上海普陀區團區委發布的普陀青年志愿者招募令”的微信。依據招募帖的要求:“年齡18周歲以上、身體健康;近兩周沒有進出湖北地區,沒有親密接觸進出湖北地區的人員”均可報名參加“上海嘉定高速路閘口的人流引導、秩序維護、體溫測量等工作”。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朱欣怡立刻報名參加了這支特殊的“防疫”志愿者隊伍。
“這些天看到疫情相關的消息,總在想除‘在家就是做貢獻’以外,再做點什么,沒想到‘機會’這么快就來了”朱欣怡幽默地說。“疫情期間總是看到那些醫護人員沖在最一線,現在自己也能為防控疫情出點力,感覺挺值得!”
1月31日,朱欣怡首次“上崗”到嘉定區花橋收費站,她主要負責給來滬車輛上的所有人員測量體溫并且引導車輛,同時還要對車輛上的來滬人員進行“是否來自湖北、有無與湖北人員的密切接觸史”等的問詢調查,如果遇到有人體溫高于37.3還需帶到指定地點進行復檢。
為了讓朱欣怡更好的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去,朱爸爸每天開車送她去普陀區的集合地點,朱媽媽每天在她出門前都會叮囑“口罩戴好”“培訓認真聽”“飯要按時吃”……父母溫暖的愛意一直伴隨著她的“防疫志愿路”。
作為零零后的朱欣怡,2020年春節后剛滿19歲,但是在疫情面前沒有年齡之分,在“防疫”道路上也沒有年齡之分。在“防疫”志愿服務的“前線”,有嚴寒、有大風,有每天逾萬的通過車輛,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順利快速有效進行,朱欣怡與同伴們每天幾乎需要6個多小時不吃不喝不離崗。“守好車輛進出這道關,就能為阻擊疫情蔓延多加一道關。”朱欣怡說,“盡管在執行志愿服務工作時會有疲憊,但每當看到車主為我們這些志愿者豎起大拇指‘點贊’‘道謝’時,我感覺特別溫暖,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疫情雖阻隔了你我相見,但阻隔不了愛,阻隔不了全國民眾“防疫防控”的決心。此時,突然想起來前幾日英國BBC的一則報道:國際社會一個共同的默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幸虧發生在中國”,因為只有中國才敢也能犧牲個人的選擇自由,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