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一流課程建設與行業前沿技術深度銜接,10月20日,上海申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文虎受邀走進上海電力大學,以“先進低碳煤電技術研究與實踐”為主題開展專題授課,將全球領先的工程案例轉化為教學資源,為能源電力類核心課程“單元機組集控運行”的教學升級提供了關鍵支撐,助力學校“虛實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改革落地。

課堂上,楊文虎結合多年行業實踐經驗,在系統闡述高效低碳火力發電技術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課程的核心知識點,以申能集團的經典項目為教學樣本展開講解。其中,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項目和華潤曹妃甸項目為課程提供了技術演進參考,而國家示范工程——申能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則成為“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課程的“活教材”。
申能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采用高低位雙軸布置兩次再熱技術,將供電煤耗降至251克/千瓦時的全球領先水平,較同期世界先進機組降低15克/千瓦時。這一突破正是“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課程中熱力系統優化知識點的最佳實踐。楊文虎詳細解析了技術細節,指出項目將高位機軸系布置在82米標高,縮短高溫蒸汽管道長度40%,不僅節省投資9400萬元,還降低了管道散熱損失。通過具體數據和工程邏輯,他將課本中抽象的“機組系統設計”“能效提升原理”等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可分析的案例,使課程的重點與難點更易于學生理解。

作為上海市電力行業“電力工匠”,楊文虎總工程師還結合“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課程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強調了創新技術的重要性。他指出,學好“單元機組集控運行”是掌握電力生產核心能力的關鍵,一流人才需以該課程為基礎,同步提升“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以廣義變頻創新技術為例,他分析了其在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輔機調速和能耗優化中的實際應用,展示了課程理論與技術創新的有機結合,充分說明只有主動掌握此類前沿技術,才能真正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此次授課不僅為“單元機組集控運行”一流課程補充了前沿產業案例與廣義變頻創新技術內容,更是一次校企協同育人的成功實踐,為后續將電力行業技術成果進一步融入課程內容、升級教學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助力學校能源電力類人才培養更加貼合產業需求。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馬昕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