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引導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根據學校要求,于9月9日至9月19日期間,開展以“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為主題的主題班會、理論宣講、經典閱讀、專題研討、學習分享、案例分析等系列首日教育活動。本次系列活動共組織開展主題班會、宣講會6場,專題研討4場,理論宣講1場,全院本研共計1200余名學生參與活動。
Z世代主題班會領航發力
新學期伊始,計算機學院結合學生暑假作業,以主題班會、理論宣講為載體,精心組織召開“我與中國式現代化”主題班會,通過集中學習、優秀成果分享交流等方式,切實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成長與時代發展深入探討,在思想碰撞中明晰青年擔當,以嶄新面貌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輔導員通過主題教育和理論宣講,將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抗戰精神四大內核深度融入教育全程,通過“思想引領-專業賦能-實踐養成”三維聯動,引導新生在賡續紅色血脈中筑牢網絡安全衛士的使命擔當。

專業知識賦能成長
輔導員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專題授課,將偉大抗戰精神的時代內涵轉化為“密碼戰中的家國情懷”。課程通過講述抗戰時期“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用密碼技術傳遞情報的史實,對比新時代網絡空間安全攻防案例,揭示“技術無國界,但技術人員有祖國”的深刻道理,引導學生認識到信息安全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國家安全的“生命線”。畢業班輔導員結合“五進”工作,深入寢室、談心談話,引導學生將“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宏大敘事與自身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同學們圍繞“核心軟件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網絡空間主權”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會上,輔導員適時引入行業前沿動態和國家戰略需求,引導大家思考如何將個人技術興趣與國家“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目標相結合,明確現階段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同時,輔導員通過優暑假作業閱讀分享、小組討論、價值觀探討和師生互動等環節,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了新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提高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2025級同學結合抗戰時期密碼戰與當代區塊鏈技術,分享自身在假期學習專業知識的感悟,展現出其對國家安全和專業知識的深刻認識;2024級班會以一段《抗戰時期的青年群像》紀錄片拉開帷幕,講述西南聯大學子在戰火中南遷求學、延安抗大學員邊戰斗邊學習的畫面,讓在場同學深受觸動;2023級學生通過開展偉大抗戰精神分享會、紅色精神讀書等活動,分享革命先輩們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和可歌可泣的斗爭事跡;2022級學生討論則更具深度和挑戰性,重點探討了如何在“卡脖子”技術難題上樹立攻關志向,如何利用好學院提供的優質資源,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將“卓越”二字書寫在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實踐中。
此外,為讓學生進一步接觸行業前沿、理解開源文化的機會,9月12日,學院博達講壇邀請上海開源信息技術協會秘書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開源創新與數字治理研究院院長張國鋒開展《開源創新社會運動歷史、現狀與未來》講座。張國鋒在講座中指出,開源作為數字經濟的公共基礎設施,需打破獨占排他思維,講求開放共享;講座從現實動因、理論基礎、實踐路徑三個維度,剖析開源創新國際合作的挑戰與出路,讓同學們對數字世界新規則有了深入了解。

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作為計算機專業學子,要珍惜當下優越的學習環境,刻苦鉆研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所學所長推動社會智能化轉型。
品紅色經典,悟信仰之力
輔導員邀請新生班主任參與主題教育,通過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學期中廣泛開展“書香涵養·知識賦能”經典閱讀、主題研讀等讀書活動,通過分享感悟等形式深化學習成效,深化“歷史精神+時代使命+專業特色”的育人模式,以抗戰精神淬煉擔當品格,以主題教育明晰奮斗方向,以書香浸潤專業成長,引導學生在守護網絡強國的征程中,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信息安全衛士。
2023級劉欣欣同學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為主題分享讀書心得。她以《紅色家書》回望革命歲月,夏明翰就義前致妻信中“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盡顯為理想獻身的決絕。她講到,“翻開這本書,便是與先輩對話,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民族復興砥礪前行。”童家玟同學講述《論持久戰》這部誕生于抗戰關鍵期的著作,以唯物辯證法駁斥“亡國論”“速勝論”,提出抗戰分防御、相持、反攻三階段,為抗戰指明方向。她認為,“這本書籍對青年成長意義重大,用動態眼光看優劣轉化,以戰略定力面對困境,憑基層實踐實現目標,不僅是軍事著作,更給予我們直面挑戰的韌勁。”

計算機學院 宋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