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我校深化校企合作“雙耦合”就業實習計劃,組織23支就業實習隊伍、308名學子奔赴西部地區和基層一線,歷時65天,他們投身于變電站巡檢、項目運維、客戶服務等實際崗位,服務長三角產業發展、投身能源電力行業、錘煉過硬本領,在實習實踐中厚植能源報國情懷,用行動書寫新時代電力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服務長三角,青春力量融入區域產業鏈
我校依托區域企業資源,組織學生赴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義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蘭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就業實習鍛煉。環化、計算機、電信、經管、數理等學院學生深入參與真實業務流程,直面行業技術挑戰,全面提升系統思維與工程實戰能力。同時,學校積極引導學生投身數字經濟新賽道,在上海臨科智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參與AI數據處理與網絡安全項目,錘煉“硬實力+軟技能”的復合型能力,進一步打通“專業-崗位-區域”貫通成長路徑,為長三角綠色轉型和產業升級注入青春動能。

投身能源電力,青春擔當譜寫碳中和華章
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電力能源類專業學生成為暑期就業實習的“硬核主力”。電氣、自動化、能動等相關專業學生組團奔赴山東能源集團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華電陜西能源有限公司、廣西投資集團、華能湖南公司、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威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北盤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就業實習實踐。
2022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黎志成在廣投北海發電廠進行為期4周的就業實習,“在發電廠集控室里,我們緊跟師傅,盯著屏幕記錄機組參數,盡管室內空氣悶熱,汗水濕透衣衫,但心里充滿了專注和成就感。”學生說。暑期就業實習讓課堂上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可觸,每一次操作都在實踐中驗證知識、解決問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價值,也為未來職業能力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在國網客服中心,我校2023級學生何厚林堅守實習崗位,用耐心與真誠化解老人焦慮,協助搶修隊伍及時恢復供電;與此同時,遠在西北大地的賈翔宇同學在華電陜西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參與就業實習,每天穿梭于片區34臺風機之間,親歷清潔能源化風為電。不同崗位、同一使命,上電學子正以就業實習的腳步丈量能源版圖,用青春與擔當點亮萬家燈火。


開拓多元路徑,青春探索淬煉綜合軟實力
實習不僅在電力行業“扎根”,也在社會服務領域“開枝散葉”。學校聯合校友企業上海嘉馳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開展人力資源方向暑期就業實習,學生們通過崗位演練、模擬面試、行業洞察等環節,深入了解招聘流程、崗位設置及企業文化,提升了對職場規則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系統認知。由英語、國貿等多個專業學生組成的實習團隊也走進上海吉的堡教育集團,參與教學管理、行政輔助等一線工作,在真實教育環境中提升溝通能力與組織協調素養。
上電學子積極拓寬成長邊界,以躬身實踐積累真知,以堅實行動回應時代召喚,展現了邁向未來的堅定姿態與無限潛能。

師生共發展,育人亦育己
在本次就業實習過程中,20余名輔導員以帶隊教師身份深入企業一線,全面承擔組織協調、過程管理與安全保障等關鍵任務。他們不僅陪伴見證了學生在真實崗位中不斷成長的精彩瞬間,也在與企業對接溝通、現場教學指導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產業趨勢、崗位技能與用人需求的理解,切實增強了服務學生成長的敏感度與實效性,夯實了“全過程就業育人”的能力基礎,拓展了育人工作的廣度與溫度。
今年剛入職的胡涬老師,畢業于上海政法學院法經濟學專業。在從文科背景轉入工科院校的過程中,他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常常會遇到“知識錯位”帶來的挑戰。“今年我帶的是畢業班,學生在求職時會提出很多與能源、電力相關的專業性問題,我有時確實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胡涬坦言,“我很想跨過這道‘專業門檻’,卻一直缺乏一個合適的契機。”
此次帶隊前往華能湖南分公司、岳陽電廠、清潔能源公司與梅橋風電等單位,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就業實習,成為他職業生涯中一堂重要的“實踐課”。通過深入一線的沉浸式體驗,他逐漸找到了把專業理解與就業指導銜接起來的路徑,也為今后更好地服務學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暑期就業實習,既是一次立體式職業啟蒙之旅,更是學校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關鍵一環。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校企協同機制,拓展就業實習平臺,構建多維度、多路徑、多場景的就業實踐體系,全力護航畢業生邁向高質量就業與更廣闊的未來。
學生處 各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