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組織多支社會實踐團隊,圍繞“能源低碳發展”“長三角一體化”“智慧社區”“海島生態建設”等主題,分赴上海臨港、金山、浙江嵊泗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在實踐中洞察行業前沿,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以實干詮釋青年擔當。
洞察能源低碳前沿,錨定智慧社區航向
智能綠港實踐隊以臨港新片區能源低碳發展與智慧社區建設為核心方向,始終緊扣“統籌優化能源發展布局,發展清潔能源”的目標,了解居民對能源服務的需求與痛點,在方案成果層面,團隊形成智慧能源與社區服務優化的初步技術方案框架:一是升級社區服務平臺,重點提升用電預測精度與服務響應速度;二是推動能源服務智慧化,完善遠程故障響應、居民能效監測等功能。這些成果為臨港新片區后續能源與社區協同發展提供詳實的實踐參考。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青春調研綠色用電
“滬電脈動,綠賦鄉村”社會實踐隊赴上海金山區呂巷鎮龍躍村,圍繞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開展農村綠色用電與電網數字化升級專題實踐。隊員們深入村戶走訪調研,細致了解村民用電習慣、電器配置與能耗實況,從智能電網改造、節能技術推廣、用電安全防護及綠色用能模式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議,致力于推動龍躍村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的鄉村用電新生態,以專業技術實踐服務國家綠色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數啟電途一體化發展,研學實踐生態海島行
“數啟電途,綠色長三角”赴嵊泗暑期社會實踐隊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圍繞海島綠電能源調研與優化、海島生態保護與智慧環保、海島文化傳承與數字傳播等專題規劃頂層設計。實踐隊開展智慧電網、智慧社區、智慧漁業、智慧港口相關調研活動。實踐隊走進海濱社區開展社區綠電課堂,提高居民對綠色電力的認知與環保意識,實踐隊積極與共青團嵊泗縣委簽約共建“大學生思政理論實踐課教育基地”,讓課堂所學對接鄉村所需,并將持續搭建實踐平臺,推動“數字鄉村”項目與地方需求深度對接。


“滬能綠居”助力社區生態共建,激活社區生態青春力
“滬能綠居”上海臨港實踐隊,聯動臨港周邊社區、臨港鮮花港及企業開展調研合作,結合多專業知識,摸清居民環保認知、企業能源問題及綠色實踐經驗,精準定位生態建設需求。實踐中,團隊通過問卷、訪談明確社區節能減排痛點,定制“綠色生活,從我做起”宣講會為老人講智能家居與安全用電,通過設計兒童發電模型互動,并踐行勞動教育,服務養老院、優化社區環境,為臨港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醫”脈相承科技賦能,“滬”享健康產學研用
“醫脈”相承,“滬享”健康實踐隊聚焦上海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跨區轉診負擔重等痛點,以探索“中心城區-五大新城”協同發展模式為核心目標。團隊通過問卷調研與實地走訪,深入剖析“中心-新城”醫療資源配置差異及跨區轉診流程中的堵點問題,精準捕捉市民對優質資源可及性的核心訴求。實踐過程中,團隊完成問卷設計發放、醫療機構走訪、轉診流程跟蹤等調研工作,制作宣傳素材,提升跨區域協同效率提供實證支撐,助力實現“新城市民共享健康”的愿景。


計算機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