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教師要想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就必須先放出光芒。在第六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暨第七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選拔賽上,數理學院青年教師李麗珍榮獲自然科學基礎組一等獎。李麗珍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名優秀教師的能力和品質,她就像一團火焰,照亮了學生前進的方向,溫暖了所有人的內心。

亦師亦友,指引學生前行
每談及對李麗珍老師的印象,學生們都會提到她的溫柔耐心和認真負責。一個好的課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李麗珍在教學內容上下足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李老師講課幽默風趣,雖然數學的內容抽象枯燥,但她總可以把這些內容講得很生動。記得當時學二重積分的時候,李老師在課件上展示了一個面包的形狀,讓我們去聯想它來算二重積分的體積,我一下子就領悟到了其中的原理,并且覺得十分有趣。”能源互聯網工程專業大二的學生全知樂說。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李麗珍卻可以把它講得別樣生動,這不僅是她過硬的專業能力的體現,更是她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的體現,這種態度可以帶動學生,一起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發現無盡的奧秘與樂趣。李麗珍認真說道,“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它神圣,嚴謹,卻也十分抽象晦澀。不過恰恰是這種抽象性,讓數學更加吸引我。非黑即白的答案,絕對公平的對錯,讓我體會到挑戰的快樂,激發我的斗志,讓我更加有意志力去面對困難”。


李麗珍在課下也從沒有忽視過對學生的指導,她一直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李老師課程任務較重,但是每次我課后去詢問科研難題的時候,她都會十分耐心地為我講解,不論題目難易,她都會很溫柔地站在我的角度幫助我解決難題。”數理學院研三學生徐子欽說。作為李麗珍帶的研究生,徐子欽是研究控制方向的,而控制方向要想研究出新亮點并非易事,所以徐子欽在尋找論文思路上經常焦頭爛額。“李老師在我做科研的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當我思路枯竭的時候,李老師總是能夠點醒我,幫我找到新方向新思路,幫我在鉆研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徐子欽激動地說。不僅在學習和科研上對學生悉心指導,李麗珍還會關心學生的身心狀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學習環境。徐子欽感慨地說,“李老師對我的教導絕不僅是學術上的,更是人生上的,我今后也想成為像李老師這樣學識淵博、亦師亦友的優秀教師。”

平時除了教授不同學院的數學課,李麗珍還需要帶教國際留學生的數學課,并且是全英文授課。數學課本身就晦澀難懂,還有許多專有名詞,但是李麗珍卻可以流利地為國際留學生們講述數學知識,解答學生問題。徐子欽說道,“李老師曾經在國外留學,所以英文學得也很好。除了給留學生上課可以看出李老師的英文功底,我們在做科研的時候更是不得不佩服李老師。因為科研論文很多都是國際期刊,里面的英文單詞有很多我們甚至都認識不全,但是李老師卻可以很快地看懂,還能迅速理解其中的核心觀點和重難點。”許多人都覺得,能鉆研好一個科目已并非易事,但是李麗珍卻可以樣樣精通,融會貫通,這背后是她對自己的高標準高要求。
砥礪前行,鑄就精彩課程
自進入我校工作,李麗珍一直堅持觀察學習名師和學者在治學、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的做法,思考他們的經驗做法,體會“名師高徒”形成的過程,逐漸領悟到什么是有品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人才培養。這些學習之后的經驗都成為了李老師的寶貴財富,在她教書育人和比賽備賽的道路上幫助她走的更遠。李麗珍老師還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探索,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教育教學思想,深挖數學課程思政育人元素,實現課程與思政育人的有機融合。

從確定參賽課程主題,到課程整體框架的設計、重難點的突破、情境素材的選取和使用、學生活動方案的設計,李麗珍老師反復地深挖教材、創新實驗、查閱文獻、收集資源。在試講磨課過程中,李麗珍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調整、一點點突破、一點點精進,細致入微到課堂上每一句話。李麗珍認真地說道,“講臺是神圣的,不能有絲毫懈怠,教室里坐著的不只是一個個學生,而是一個個家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是燃起一個家庭美好生活的火苗。”準備比賽期間,不斷練習完善的過程也讓李麗珍對于教學內容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雖然李麗珍對于教學內容已經爛熟于心,但是她一直堅持教學內容的創新,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這一探索過程花費了她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她不得不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即便是在賽前最終的幾天,她還在反復檢查已經修改了十多遍的PPT課件和教學設計,幾百頁的教學材料,她都了然于心。

在與時間賽跑的路上,李麗珍始終不敢有半分懈怠。在準備比賽期間,李麗珍經常在空蕩的大教室里反復練習,投入進去之后會漸漸忘記時間,也顧不上吃飯和休息。夜幕之下,教室里明亮的燈光映照著她辛勤備賽的汗水,粉筆盒里用完的粉筆也見證了她在黑板上寫下的一筆一劃。為了卡好比賽時間,她用計時器計時,在空教室一次次練習;為了練好教姿教態,她向往年的優秀選手學習,模仿他們的形體和禮儀;為了精煉課堂語言,她多次修改講稿,編輯文字幾萬字。雖然備賽很辛苦,身心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但是李麗珍從未有過動搖,并且她依然每天堅持完成好講課任務,照顧好孩子家庭,處理好學生的問題。
3分鐘有多短?短到只夠完成一個參賽節段的展示。3分鐘又有多長?長到李麗珍用幾個月的時間去為之精心準備。時、分、秒是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但李麗珍卻有著自己專屬的時間單位——“幾個公式”。李麗珍做過統計,完成一個公式的講授大概需要2個小時。于是,她把一天劃分為“6個公式”: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從下午1點到5點、從晚上6點到10點,每個時間段都是“2個公式”。從備賽到比賽,煎熬了100余個日夜,反復研究琢磨撰寫修改了上百頁PPT,完成了將近5000字的文字稿。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勁頭,李麗珍在備賽的路上樂此不疲,她時刻提醒自己“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將自己滿腔的熱愛與執著投注于教學之中。
上善若水,溫暖身邊人心
時間已經是晚上七、八點鐘了,辦公室還能看到李麗珍老師忙碌的身影,因為李麗珍的丈夫工作十分忙碌并且經常出差,所以孩子主要是李麗珍在照顧。平日里的教學任務已經十分繁重,李麗珍還要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這樣的生活可想而知會多么的忙碌,但是李麗珍卻可以把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她回憶道,“準備比賽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在下班之后去空教室練習,不斷完善自己的課件,練習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因為太過投入,時常練著練著就忘記了時間,我兒子就會很懂事地在辦公室一邊寫作業一邊等我。”這樣的生活節奏雖然看起來很辛苦很疲憊,但是李麗珍從沒有這樣覺得,因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傳身教。李麗珍相信,她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會讓孩子真正明白,人一定要熱愛學習,認真工作,愛護家庭,無私奉獻,唯有這樣,才能活得精彩。

不僅對家庭充滿了愛,李麗珍還把這份無私的愛帶給了身邊的同事。數理學院朱威老師說,“李老師很熱心,我有時候因為特殊原因需要調課,李老師總是毫不猶豫就答應幫我,并且講課毫不敷衍。這次她參加教學競賽,也向學院的老教師們請教了一些問題,大家都毫無保留地幫助李老師,不僅因為她是代表我們數理學院參賽,更是因為李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關愛同事的好老師。”不僅在工作上對同事關愛倍加,李麗珍還在生活中熱心地幫同事解決問題,劉愛蘭老師回憶道,“還記得當時我家里需要請裝修人員安燈具,但我剛好有事回不去,我就拜托李老師幫我在家看著,當時總共花了兩個多小時,李老師就一直站在旁邊,讓我感到十分溫暖和感動。”就像李麗珍對待教學的態度一樣,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的負責任,一旦別人把事情交給她,她就一定會將心比心,先人后己。幫同事代課,讓同事搭順風車,替同事取快遞……,這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都閃爍著李麗珍樂于助人品質的光芒,溫暖著身邊人的內心。
李麗珍老師不僅對工作充滿了熱忱,對生活也充滿了熱愛。她保持著運動的好習慣,業余時間,她會去練習跳舞或者瑜伽。在校運動會上,她也積極參與項目,為學院贏得了榮譽。潤物無聲,風化于成,李麗珍老師對學生,對家庭,對同事的愛是那樣的溫暖而有力量,那是因為她自己本身就充滿了愛和能量。就像同事們評價她“完美”一樣,李麗珍總是能夠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堅持可抵道阻且長。李麗珍老師能夠對教學,對學生如此的認真負責,恰恰也是因為她內心深處的那份熱愛。從博士到高校教師,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對知識的敬畏與謙卑。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李麗珍就像一盞閃閃發光的明燈,充滿了熱量與能量,她為學生點燃心中火焰,指明前進道路。
黨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