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姝君,女,中共黨員,自動化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2021級本科生。來自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離家兩千多公里,來到上電,于百舸爭流中,奮楫者先,譜寫她的青春華章。
“山水一程,求學路上并非一切坦途,但我始終相信,一切際遇自有道理,或有得失,或是順境逆境,皆凝聚為我的青春與成長。山高路遠,在看世界,也在找自己。”——自動化工程學院 呂姝君
飛鴻印雪 向上生長
呂姝君連續3年綜測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總績點為3.703;連續3年獲得校設最高獎學金電力菁英特等獎學金;獲2023-2024國家獎學金。曾獲上海電力大學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優秀學生干部標兵、優秀團干部標兵、優良學風先進個人、校優秀志愿者、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20余項。

如何取得優秀的成績,她歸納出自己的心得:首先要認識到大學和高中學習的差異性,積極做出轉變與調整,形成“課堂高效聽講、課下復盤查漏補缺、及時完成課后作業”的良性循環。其次,要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利用互聯網等學習工具,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和方法。此外積極與同學探討,針對差異彌補自己不足之處也很重要。面對難題,同學、舍友如果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強強聯手,也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這四年可能會決定我們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生活態度的映照。不要浪費這樣寶貴的時間,去用來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呂姝君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追光而遇 躬行實踐
呂姝君擔任2023年上海電力大學新四軍“浪潮”實踐隊隊長,帶領隊伍以采訪新四軍革命前輩,記錄并宣傳革命故事為主線展開實踐,借助現代技術手段,記錄下有關新四軍的歷史故事。

“我們都是最后的敘述人,我們有責任把這些講給青年聽。”上海新四軍二師歷史研究會分會會長程曉明前輩接受采訪時說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自然也打動了呂姝君。
撥開時間的煙海,呂姝君等15名實踐隊員用心發掘有關他們的時代。從了解到熟悉,到深受觸動,大家想要將這種觸動,將新四軍的故事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拜訪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二師分會程曉明會長

拜訪新四軍老戰士寒松前輩

拜訪新四軍老戰士秋亞前輩

實踐期間,呂姝君統籌整理新四軍口述史及資料25萬余字,并籌拍《最后的敘述人》紅色故事短片,用鏡頭、用文字將這些紅色革命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先后受中青校園、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青春楊浦等多家媒體報道。
在大家的努力下,該實踐項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典型案例;獲得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三等獎,成功實現學校在此賽道由0到1的突破;獲 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實踐大賽三等獎。
吾輩之青年亦應懷赤子之心,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以螢燭末光增輝歲月,矢志奮斗,譜寫新時代之絢麗華章,以微塵之光芒,匯聚我中華民族之脊梁。呂姝君和隊員們繼續追尋、前進。

乘風破浪 責任于心
呂姝君積極參與學生工作,在院學生會和班級中擔任職務,曾任自動化工程學院團委學生會主席團成員,作為第一負責人組織統籌院團委學生會多項大型活動,如2024五四表彰大會、第五次學生代表大會等。
此外,她還策劃組織了秋季團學培訓會、院知行杯暑期社會實踐宣講會等,覆蓋人次達千余人。參與初級團校培訓,與同學們分享實踐期間的故事及所思所悟所感,鼓勵大家勇擔青年責任,做事發聲向上走。

大二任職班級學習委員期間,呂姝君帶頭學風建設。通過發放調研問卷方式了解班級學習情況并收集建議,分析后與科任老師反饋。在新形勢下,采取了自習打卡,學習資源共享等措施,幫助老師、同學提升教學、學習效果。
在與其他班級骨干的通力合作下,帶領班集體獲優良學風示范班、優良學風班、先進班集體、活力團支部等榮譽。

不啻微茫 造炬成陽
“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在校期間,呂姝君曾參與多項校院志愿活動,如擔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參與上海市天文館志愿服務等,累計志愿時長200余小時。2023年作為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見證和參與了國家的發展與進步。


此外,呂姝君出演了2023年校迎新晚會節目《資助筑夢做標榜》,講述自動化工程學院優秀學子楊昌雷的初心故事。并將其帶到了更大的舞臺,參加上海市“誰的青春不奮斗”演講比賽,獲上海市三等獎,作為上電學子,主動傳播上電聲音,講好上電故事。

“大學你想過成什么樣子的都行,這取決于你。”呂姝君將這句話牢記在心,也付諸行動。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三年來,她在學生工作中增長才干,在社會實踐中堅定信念,在志愿服務中勇擔重任,時刻懷有“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說,站起來能干“的青年熱忱,與眾多上電優秀青年一同奮斗、一道拼搏,一齊奔向夢想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