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國家“雙碳”目標和智能制造政策在實體經濟中的生動實踐,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涌萬象,智造無疆”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長三角制造業(yè)一線,走訪了上海電氣汽輪機、思源電氣、林洋能源、海力風電、電氣風電東臺公司、長遠電纜、南瑞繼保等領軍企業(yè)。隊員們親身觸摸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升的強勁脈搏,深刻體悟能源企業(yè)在綠色轉型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的擔當。
智造升級:數字引擎驅動生產革命
實踐隊所到之處,智能制造正深刻重塑傳統生產模式。在上海電氣汽輪機葉片研發(fā)中心,隊員們目睹數字孿生平臺實時映射設備運行,料箱二維碼一鍵溯源,三坐標測量儀守護毫米級精度。

在思源電氣線圈車間,隊員們置身“無塵手術室”般環(huán)境,見證六軸張力繞線機、激光去漆裝置與MES系統協同保障線圈性能;在鐵芯車間,驚嘆于七軸數控橫剪線0.02mm毛刺精度和機械臂“步進疊片”的精準。林洋能源的電表生產已實現全流程智能化,高度自動化覆蓋SMT、測試、包裝等環(huán)節(jié),關鍵工序深度智能篩檢,“一物一碼”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其全球領先的650米光伏電池車間,硅片經歷13道復雜工序,單片僅需約20小時高效完成,全程高度自動化,堪稱工業(yè)4.0典范。長遠電纜的連鑄連軋、高速拉絲、多盤絞線、三層共擠絕緣、硫化交聯、籠式成纜等關鍵工序高度集成自動化,品字形島式擠塑布局、分段硫化PID溫控、鏈板輸送節(jié)拍化生產,彰顯高效與精準。



綠能擔當:零碳足跡繪就發(fā)展底色
這些領軍企業(yè)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江蘇海力風電專注于海上風電零部件制造,隊員們調研時了解到,其海上風機在20-25年運行期內實現真正的零碳排放與零污染;企業(yè)正積極探索葉片回收等全產業(yè)鏈綠色化舉措,單臺風機全生命周期可減排數十萬噸二氧化碳。在上海電氣風電東臺公司,隊員們近距離觀察配備智能偏航系統的風力發(fā)電機,更對其應用的AI大模型+傳感器實現“不停機故障檢測”印象深刻,感受到技術如何顯著提升風電可靠性與經濟效益。


創(chuàng)新鑄魂:自主攻堅鍛造硬核實力
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企業(yè)立足之本、發(fā)展之源。走訪南瑞繼保時,隊員們深受震撼。作為國家能源電力控制保護技術研發(fā)中心,南瑞以“務實解決實際問題”為理念,在繼電保護、電網安全穩(wěn)定控制等核心領域打破壟斷,主導國際標準,被譽為電網“定海神針”的力量讓隊員們肅然起敬。

經管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