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業課程到社會實踐,從求真求知到身體力行,從個人發展到團隊合作……顧榕不只是一個實踐者,更是一個引領者。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他用行動踐行誓言,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勇于獻身科研的精神,以夢為馬、砥礪前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身邊榜樣——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顧榕同學的故事。
勤學善學 步履不停 全面發展爭第一
顧榕是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21級材料化學工程專業的一名研究生,中共黨員。他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卻從未因貧困停止奔赴理想彼岸。他勇于追求卓越,在學習上,他踏實勤奮,講求效率與方法,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績優異,立志用化學研究回應國家重大需求。研究生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課程一等獎學金”等獎項,以及上海電力大學“青春榜樣——年度人物稱號”“優秀學生標兵”“優良學風先進個人”“優秀團員”“優秀志愿者”等10余項榮譽。



身先示范 服務同學 科技創新優機制

顧榕擔任班級班長、學院測試中心助理、科創服務工作團隊主任,是同學們的科研領路人。在任職期間,他精心策劃、細心部署、嚴格把關、不畏繁瑣。他協助學院組建了首屆科創服務工作團隊,推進本碩聯動的科創服務機制,實行科創項目定期考察,開展學院科創講座沙龍,多次組織科創成果進社區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參加科創活動的積極性,最終科創活動參與人數、科創立項數、科創參賽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顧榕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掃描電鏡、掃描探針顯微鏡、拉曼、XRD等多種大型儀器的操作技術,探索了原位紅外,原位拉曼,原位XRD等高端測試與分析技術,目前已獲得了掃描探針顯微鏡(SPM)測試資格證書、廈門大學電化學研究暑期學校的結業證書等。他不斷精進自己的科研技能,并將這些技術無私地與同學們共享,為全校師生公測服務。
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踏實穩重的行事作風讓他收獲了同學們的認可和老師們的贊賞,這也成為了他繼續扎根科研工作、服務同學的動力。
攻堅破浪 屢創佳績 科技強國看我輩

顧榕熱愛化學實驗,敢于質疑,勇于創新。他積極投身化學研究,但科研之路從不是一帆風順的,研究初期對專業方向的迷茫、研究過程中沒有進展的焦慮以及文章難以發表的落差,都讓他挫敗失意過。但這也讓本來急性子的他逐漸慢了下來、穩了下來。在導師和師兄師姐的耐心教導中,不斷夯實專業知識;在與同門的合作中,不斷累積經驗;在一遍遍的參賽材料修改中,不斷增強耐性;在一個個燈火通明的夜晚里,不斷加深對于專業與課題的理解。科研真的很苦,但他從來不怕。他就像一顆沙子,將自己不斷的打磨,即使再疼再累,都埋在心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不懈地鉆研后,他著眼于國家儲能技術的瓶頸問題,研究解決了鋰電池在超低溫(-40℃)下失效機制,拓寬了電池的工作溫度范圍,突破性的使得鋰電池在超低溫下容量保持率高達90%,該研究極大程度上推動了軍事、國防建設、深海探測的發展。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工領域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之一《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和材料學科頂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以第二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化學類頂刊累計發文5篇,并申請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研究成果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國家二等獎,上海市特等獎、第九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上海市銀獎、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全國三等獎、第十屆新材料大賽上海市一等獎等1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他們的作品也受到了《人民網》《青年報》《青春上海》等十家主流媒體報道。
他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會議,多次進行學術報告,通過參加過國際能源材料化學大會、全國鋰硫電池大會、全國釩鈦資源大會、全國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大會等,帶著諸多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因此也受到了業內資深教授的鼓勵和支持,認可他的研究能夠滿足國家對于高能量密度和耐低溫電池的需求,為儲能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這也將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