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校團委與各相關職能部處、二級學院精心組織上電青年上好社會實踐大思政課。來自電氣工程學院的10支校級立項團隊走進基層、走向社會、走入鄉村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躬行實踐中凝聚奮斗合力,在腳踏實地中體察國情民生,讓青春在社會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彩。

電氣工程學院“伏澤雪菜,電耀老港”實踐隊在浦東新區老港鎮開展實踐活動。團隊結合專業,通過企業訪談、居民問卷調研當地用電情況;利用預測算法測算光伏發電量,助力企業降耗;結合環境因素研發智能灌溉系統,推動低碳農業。同時,以主題團課和產業故事分享會等形式講述當地產業轉型歷程,深化實踐育人與專業服務融合,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電氣工程學院“電亮沙海,綠富同興”實踐隊聚焦民勤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的嚴峻地理環境,走訪浙能武威能源有限公司、國網民勤供電公司、民勤紅沙國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國家電投紅沙崗公司、遠景能源公司等單位,解讀雙碳使命、探析強縣行動、激發青年活力,開展新能源產業調研。

電氣工程學院“石榴花開,滬喀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攜手喀什大學物電學院走進國網喀什供電公司了解喀什能源電力發展現狀;在帕米爾高原尋訪電力基層工作人員,厚植學生能源情懷與愛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激勵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新疆基層事業,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和新疆社會穩定發展。

電氣工程學院“滬城新視”實踐隊赴滬浙兩地,開展綠色能源專項調研。團隊實地考察太陽能電站、風力電場等新能源項目,通過問卷調研、深度訪談等形式,系統收集企業、社區及專家對綠色發電的認知評價,為上海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數據支撐與解決方案,實踐成果將助力城市能源結構優化,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電氣工程學院“飛越山海,智巡萬網”實踐隊聚焦無人機在電力巡檢中的智能化應用,走訪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及上海電科院高壓檢測實驗室,圍繞“集成化算法、輕量化云臺、多光融合檢測”三大核心技術,開展實地調研與系統驗證。團隊結合實際場景測試與一線反饋,探索智能無人機在城市與山地電網中的落地路徑,助力電網智能運維升級。

電氣工程學院“智軌通途—軌道交通”實踐隊立足上海軌道交通發展需求,聚焦弱電系統故障監測與運維難點,赴上海申通地鐵第一運營公司、寧波市域軌道交通建設集團等地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設備運行狀態、排查安全隱患,結合問卷調研與運維人員訪談,收集故障數據與乘客訴求。依托電氣工程專業優勢,提出多接口智能終端、構建拓撲性可靠通訊網絡模式,實現故障預警與精確定位,助力提升軌道交通可靠性,服務智慧交通建設。

電氣工程學院“滬通融新”實踐隊以“穩中求綠”為使命,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雙碳”目標實現。團隊先后深入南通、上海能源產業一線,實地調研光伏并網、風電開發、垃圾發電等多能互補模式以及虛擬電廠調度技術。團隊始終踐行"知行合一,電亮未來"的理念,為能源轉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青年智慧與力量。

電氣工程學院“智眸電巡 慧檢先鋒”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電力智能巡檢社會調研與技術推廣實踐。團隊成員走訪1000kV練塘變電站、500kV靜安地下變電站、上海金山供電公司、上海超高壓輸電運檢中心等地,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模擬實操及專家訪談等多重方式,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智能運維模型,并形成可落地的調研報告與推廣方案,致力于為城市電網智能化轉型提供青年實踐樣本。

電氣工程學院“精神譜系創新傳播”實踐隊旨在通過從“初心之地”到“轉折之城”,溯源革命文化,解碼紅色基因。重走長征路,足跡踏遍上海、貴州,通過實地走訪紅色研學基地,與紅色精神傳承人對話,發放調研問卷等方式深刻感悟經久不衰的紅色精神,以青年大學生的初心熱情探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創新性傳播途徑。

電氣工程學院“知新強網”實踐隊聚焦能源轉型與風光新能源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深入江蘇南通、浙江舟山等風光新能源高滲透區進行實地調研,探尋電網“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高可靠性供電”難題的解決路徑,致力于破解電網“綠電密碼”,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青春智慧。
校團委 電氣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