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0日,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主辦的第十屆工程熱力學與能源利用青年學術論壇在安徽合肥召開。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工程熱力學與能源利用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承辦,開幕式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桂強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宣益民院士、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工程熱力學與能源利用分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劉啟斌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汪毓明教授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清華大學段遠源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嚴俊杰教授主持大會報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榮譽理事長金紅光院士、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建剛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趙旭東院士、清華大學祝銀海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教授分別作“能源有序轉化與熱力學”“磁約束聚變能源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的幾個問題”“能效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幾個新進展”“二氧化碳熱泵與冷卻發電系統循環構建、優化與調控”“中國科大能源學科傳承與創新發展—動力系統復合循環理論及應用”的主題報告。

我校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潘衛國教授、張濤副教授受邀參加本次會議。在工質熱物性分會場,吳韶飛副教授作了題為“低品位熱能驅動的氨吸附機理及多效供儲循環特性”的分組報告,報告主要圍繞基于鹵化物-氨和金屬有機框架-氨工質對的熱力學循環在低溫環境儲氨及供熱、高溫環境儲氨及制冷的高適應性等方面進行匯報交流,研究成果獲得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據悉,本次工程熱力學與能源利用青年學術論壇設置了基礎熱力學、熱力系統循環、熱泵與制冷空調、工質熱物性、熱力系統動態特性診斷與控制、可再生能源與儲能、氫能與交叉、智慧能源等主題,總計90個特邀報告和分會場報告,同時開展了學術沙龍報告和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聚集了行業知名專家和青年學者,展示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臺,對加速推動新型能源體系重構和“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