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校團委與各相關職能部處、二級學院精心組織上電青年上好社會實踐大思政課。來自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的9支校級立項團隊走進基層、走向社會、走入鄉村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躬行實踐中凝聚奮斗合力,在腳踏實地中體察國情民生,讓青春在社會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彩。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氫”車“輸”路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度調研新疆克拉瑪依市電解水制氫與天然氣摻氫技術發展現狀,致力于推動新疆地區新能源電力的就地消納和天然氣摻氫技術的規模化低成本應用,解決氫規模化運輸卡脖子難題,以實現對口幫扶、促進克拉瑪依地區可持續發展。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核鏈山?!睂嵺`隊秉持與實踐地共成長的理念,再次探訪在建的三澳核電站,進行二回路冷卻水系統水泵變頻改造調研。同時進行了能源地圖繪制、兩山理論指導綠電宣講等活動,探索“山?!穆谩G電”的三軸發展道路。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沂蒙星火,電亮初心”暑期社會實踐隊通過“學思踐悟”四大實踐模塊開展活動,“星火淬煉——沂蒙淬信仰”“電亮初心——電力踐初心”“薪火相傳——薪火燃血脈”“銘記榮光——榮光礪壯志”,實現教育實踐與社會服務有機融合,讓沂蒙精神的星火燎原不息,讓電力報國的初心照亮前程。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電亮未來”實踐隊為積極響應行業變革與人才培養需求,開展“電力之光?足跡傳承”調研,奔赴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貴州省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隊伍以追蹤校友職業發展軌跡為核心,以深度訪談與社會調研為手段,進行采訪視頻錄制,以期為在校同學的職業規劃提供幫助。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掣行動”實踐隊圍繞“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自覺意識”“強化技術支持”三條主線開展社會實踐,通過深入挖掘社區居民對于電動車綠色回收途徑不清,安全意識不強,宣傳力度不足的問題,將自身專業和特此與社區治理發展需求相結合,當好信息“情報兵”,打好宣傳“組合拳”,在專業學習中不斷精進,引領科技創新,以實際行動推動城市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碳”尋鄉“徑”、筑夢鄉野實踐隊聚焦鄉村綠色發展,深入調研當地零碳發展現狀,識別零碳發展痛點與改造機遇。設計“低碳積分”小程序,激勵村民游客共同參與低碳行動。同時,構建零碳宣講體系,通過宣傳單、趣味活動、宣傳片等,面向村民、游客、中小學生普及零碳知識,營造全民參與的零碳鄉村氛圍,探索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自動化工程學院“鄉”約智行實踐隊赴安徽和縣、江蘇鎮江、上海,聚焦變電站的智能作業開展走訪調研、實地學習、交流座談等,以上電智慧解碼鄉村變電站中的現存難題,積極探索智能作業機器人對于鄉村變電站的推動作用,書寫助力鄉村振興與智慧電力的青春篇章。

自動化工程學院“‘儲’勢待發,安啟未來”實踐隊赴上海黃浦區、浦東新區、金山區等地,聚焦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探索運用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技術,助力社區構建智能化、精準化的充電管理新模式,為守護居民安全、建設智慧平安社區貢獻上電力量。

自動化工程學院“新四軍精神傳代代,紅色文化起浪潮” 實踐隊與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二師分會共建,通過采訪老戰士、走訪紀念館等追尋紅色足跡。其創新以非遺剪紙為載體,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歷史與傳統文化融合,讓新四軍精神在新征程綻放新活力。
校團委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自動化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