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錘煉學子專業實踐能力、深化低碳領域認知,經濟與管理學院“‘碳’索崇明,綠鏈三島”暑期社會實踐隊于今夏奔赴崇明三島,以“碳中和島、低碳島、零碳島”建設為核心開展實踐鍛煉。隊員們通過一線走訪強化綜合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期間開展15場實踐活動,走訪3處生態農業基地4類清潔能源項目、3家綠色制造企業及5個鄉村單元,在“實踐+專業”融合中筑牢服務生態發展的青春初心。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正步入精細化、特色化發展的新階段。崇明島作為核心承載區,錨定“碳中和島”目標,尋求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平衡;長興島立足高端制造與港口經濟,定位“低碳島”,著力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橫沙島則志在成為“零碳島”,致力于探索近零排放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筑牢生態屏障。實踐隊此行,正是為了深入解讀這“三島”戰略定位下的特色實踐與創新探索。
崇明島(碳中和島):融綠于產,科技賦能
在“碳中和島”崇明,實踐隊首先探訪了璞葉小鎮數字化生態養殖基地,親眼見證了“漁光互補”模式的魅力——智能漁業、光伏發電與生態農業在此完美融合,水上發電、水下養殖、周邊種植,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生態價值的倍增。隊員們深入萬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里構建的“蔬菜種植-羊養殖”生態循環體系令人印象深刻,智能技術的應用助力其成為上海首個地產蔬菜零碳認證農場,為崇明生態農業的低碳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板。在上海華電崇明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隊員們不僅了解了清潔能源的運行奧秘,更看到了“漁、光、旅”三產融合如何成為驅動當地經濟發展與能源轉型的雙引擎。來到崇明前衛風電場,實踐隊了解其發電規模、環保成效及運維技術與挑戰,明晰了風電對區域發展的多維價值。崇明規劃展示館則為實踐隊勾勒出全島生態規劃與綠色能源布局的宏偉藍圖,奠定了理解“碳中和”頂層設計的認知基礎。

長興島(低碳島):綠智轉型,制造先鋒
聚焦“低碳島”長興,實踐隊走進制造業前沿陣地。在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興分公司,隊員們重點調研了工業領域的低碳轉型實踐。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構建人才體系,大力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與產品碳足跡核算,積極打造工業低碳發展的“長興樣板”。隨后探訪的上海申能長興第二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讓隊員們近距離感受了風電的“智慧大腦”——智能化中控室精準調度,激光雷達技術提升風機效能,嚴格的輸電安全保障流程,無不彰顯清潔能源為島嶼低碳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最后一站上海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則展示了航運業的綠色雄心:在碳捕集、船舶脫硫及壓艙水處理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正有力推動著產業鏈向低碳環保方向升級,提升著長興島在綠色高端制造與航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橫沙島(零碳島):生態筑基,鄉村探路
乘船抵達志在“零碳”的橫沙島,實踐隊首先在南菁新院沉浸式觸摸這座“江中綠島”的發展脈搏。從基礎民生改善到系統性生態治理,再到前沿碳監測平臺的建設歷程,充分展現了科技賦能生態治理、向“零碳”目標邁進的堅定步伐。深入新永村、新北村、民永村社區,隊員們欣喜地發現低碳生活已成村民自覺:“五?!鄙鷳B基金激勵機制有效調動了參與熱情,隨處可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鄉村交通減碳提供了新方案。在豐樂村美憶小島,“廚余垃圾換酵素”的巧思變廢為寶,而橫沙鄉垃圾中轉站精細化的分類回收體系,更是將“零廢棄”理念深植人心。這些來自鄉村基層的生動實踐,為探索“零碳島”建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基層經驗。

此次“碳”索崇明之旅,經管學院實踐隊以腳步丈量三島,用雙眼觀察變革,深刻理解了崇明建設“碳中和島、低碳島、零碳島”的戰略內涵與差異化實踐路徑。從璞葉小鎮的科技融合到萬禾農場的循環農業,從華電光伏的能源轉型到橫沙鄉村的減碳生活,從振華重工的綠色制造到申能風電的智慧運維,再到中遠海運的航運革新,每一處實踐足跡都凝結著崇明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智慧結晶。隊員們不僅獲取了寶貴的一手調研資料,更在實踐中強化了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經濟與管理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