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氫”車“輸”路社會實踐隊踏上征途,跨越三千余公里的壯闊山河,抵達資源豐饒的新疆,展開了一場關于西域氫都能源發展的深度探索之行。


烏魯木齊:氫能輸送與管網建設的智慧碰撞
實踐隊的首站是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輸油氣分公司。


在這里,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公司作為國家能源大動脈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管道網絡布局、技術創新和氫能輸送領域的領先地位。座談會上,雙方就新疆高沙塵環境對管道的影響、長距離輸氣濃度梯度變化等難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共同展望了氫能輸運產業的廣闊前景。

隨后,實踐隊走進俊瑞綠氫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親眼見證了從光伏發電到電解水制氫,再到綠氫廣泛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座談中,雙方圍繞電解水制氫技術的普及路徑、綠氫儲能的廣闊前景等熱點議題進行了熱烈交流,為未來的校企合作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為了解新疆電網在電源結構、新能源裝機、跨區電力輸送等方面的現狀與規劃,實踐隊走進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


座談會上,隊員們就綠氫產業、區域能源幫扶政策等議題與企業專家進行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新疆電網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探索成果,并對新疆電網運行及未來發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克拉瑪依:歷史與現代交織的能源之城
7月4日,實踐隊抵達克拉瑪依,首先拜訪了華電克拉瑪依發電公司。


座談會上,專家們分享了火電機組的創新技術,探討了摻氫燃燒發電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為隊員們提供了寶貴的職業規劃建議。


會后,雙方簽署了共建協議,并共同見證了“大學生思政理論實踐課教育基地”的揭牌儀式,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踐隊走進了克拉瑪依區紅色記憶展覽館。在這里,陳健館長用他幾十年來收藏的紅色藏品,為隊員們講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

從毛主席雕像到黨對克拉瑪依的重視與援助,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事跡,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讓隊員們深受觸動。


隨后,實踐隊前往克拉瑪依博物館和科學技術館參觀學習。在博物館,隊員們追溯了石油歷史,感受了克拉瑪依精神的偉大;在科技館,他們了解了全球油氣分布、克拉瑪依的生態與產業規劃,還體驗了前沿科技帶來的震撼。此次活動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克拉瑪依的歷史文化、石油精神及科技發展,為后續實踐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深入了解克拉瑪依氫能產業的現狀和未來,實踐隊還前往了克拉瑪依青年創業孵化基地,與團區委就氫能產業發展、青年創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克拉瑪依氫能產業的獨特優勢、滬克對口幫扶的顯著成果以及青年創業項目的創新思路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后續的校地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實踐隊還參觀了中核匯能新疆公司克拉瑪依光伏電站,深入了解了光伏電站的運營模式、市場挑戰及未來發展方向。

在座談會上,雙方就新能源發電技術、儲能系統等前沿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隊員們受益匪淺。


實踐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新疆氫能港展廳。在這里,隊員們被各種氫能設備模型深深吸引,全面了解了克拉瑪依氫能產業的上中下游發展規劃及“西部氫都”的宏偉藍圖。

座談會上,專家們與隊員們就“風光氫儲一體化”戰略、跨區域氫能輸送的成本控制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為隊員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思路。

此次上海電力大學“氫”車“輸”路實踐隊的西域氫都探索之旅歷時九天,從烏魯木齊到克拉瑪依,隊員們不僅走訪了多家知名企業,深入探尋了氫能全產業鏈的發展現狀,還深刻領略了石油精神與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表示,將把此次行程的所見所聞轉化為青年智慧,積極助力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化拓展,為推動新疆新能源基地的建設、服務國家能源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