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科普教育實效,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依托國家級一流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綠色校園能量轉換、收集與EMS管理系統虛擬仿真實驗》的資源優勢,數理學院于6月26日舉辦第三期大中小一體化科普系列夏令營活動。本次活動得到學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由學院領導統籌部署,物理學科教工黨支部、物理實驗中心負責人協同推進,本科生志愿者團隊全程保障,形成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為活動圓滿舉行提供堅實支撐。

本次以新能源發電為主題的科普實踐活動,通過“理論啟智-實踐創想-競技賦能”三階遞進式教學設計,構建起多維度的科創教育體系。在理論認知環節,教學團隊采用多媒體教學與現場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將抽象物理概念轉化為直觀的語言。特別設置溫差發電動力小車與電磁加速裝置雙實踐模塊。學生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從電路搭建、全程參與新能源應用裝置的設計與制作。整個活動的設計注重參與感和體驗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能源發電的知識及其應用,這對于培育未來的科技創新者和環保倡導者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活動覆蓋臨港明珠小學、華師大附小、上理工附小和臨港建平初中等中小學,惠及5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新能源知識,還增強了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活動的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廣泛認可,為未來的科普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活動中,本科生志愿者團隊為活動提供專業知識、技能和熱情,幫助組織者更好地完成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




近年來,數理學院深度挖掘物理實驗中心新能源演示實驗室的科普教育功能,構建多層次開放實驗活動。依托節假日時間節點,面向青少年及社會公眾開放沉浸式科普體驗,通過“觀測-觸摸-實操”三位一體模式,有效激發參與者科學探索興趣,顯著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學院科普實踐團隊創新踐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開發系列新能源科普課程,運用“現場演示+互動實驗+原理解析”教學法,將綠色發電技術轉化為可感知的科學實踐,使“雙碳”經濟戰略理念具象化為生動的實驗現象。
數理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