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進一步感悟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學生黨支部與應用經濟系學生黨支部聯合開展“行走的黨課”主題實踐活動。師生黨員共20余人走進上海楊浦濱江,依次探訪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和綠之丘展覽館,通過沉浸式學習“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刻內涵,汲取奮進力量。

活動首站抵達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在由百年祥泰木行舊址改造的規劃展示館內,支部成員通過數字化展陳系統學習人民城市理念的誕生與深化。館內復原的“十個平方九個頭”舊居微縮模型,生動呈現楊浦三十年舊改歷程。從逼仄里弄到濱江宜居社區,影像時間軸記錄165萬戶居民的獲得感躍遷。師生通過電子互動屏瀏覽市民提交的5000余條濱江空間優化建議,并現場掃碼參與“濱江驛站功能優化”提案,體驗“人民建議直通車”民主實踐。

綠之丘展覽館坐落于濱江之畔,曾是舊工業遺址,如今卻以“空中森林”與智慧能源系統驚艷眾人,成為濱江生態轉型的典范。師生通過能源數據可視化大屏,直觀分析“光儲充一體化”系統的碳減排效能。館內原煙草倉庫變身階梯式創客空間,集聚32家文化科技企業,成為產城融合的生動樣本。案例墻前,“文創IP+社區商業”模式映入眼簾,為工商管理和應用經濟專業同學提供了鮮活研究案例,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活動尾聲,兩支部于展示館內開展微座談,師生們結合專業暢談體會。工商管理系學生黨員陳詩婷表示:楊浦濱江改造中保留的每一處工業遺跡、增設的每一把休憩座椅、優化的每一條無障礙通道,都是黨“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承諾的具體兌現。應用經濟系學生黨員呂薛妍談到:在民生工程中,人民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體現。此次參觀在一場微座談的深入交流中圓滿落下帷幕,同學們也借此切實領悟了人民城市建設的理念。

本次黨課以腳步丈量“工業銹帶”到“發展繡帶”的蛻變歷程,用專業視角解碼“人民性”城市治理邏輯。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將持續深化“行走課堂”育人品牌,推動青年將論文寫在濱江熱土,為譜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注入經管智慧。
經濟與管理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