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水平,增強思政類課題研究水平,更好推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由黨委宣傳部主辦的6月份思政類課題研究系列培訓共邀請了上海財經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曹東勃教授,上海理工大學盧嵐教授和上海社科院曾燕波研究員三位專家作輔導報告。

曹東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分析》報告中緊扣“熱點”這一主題,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的思政熱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熱點”和“做好課題研究的幾個關鍵”三個方面作了內容詳實,兼具針對性、指導性和實效性的報告。他突出文本分析,對如何解讀政策,對標對表,既上接天線又下接地氣,從中挖掘研究主題很有啟發;他突出數據分析,從國社科年度項目、重點項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立項中解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熱點,強調選題要聚焦國家戰略與時代需求,要關注體系化與協同創新,突出政治引領性、時代創新性、實踐導向性、系統協同性和全球視野性,并結合具體案例,詳解了如何寫一個課題研究內容的框架;他最后從選題精準、論證扎實、細節完美和堅持到底四個方面闡述了做好課題研究的四個關鍵點。

盧嵐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文社會科學的風險與應對策略——AI大模型在人文社科中的應用與實戰操練》報告中圍繞“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數字化隱憂與應對”以及“數字化研究的底層邏輯與方法實戰”三大模塊展開深度剖析。她強調,數字技術既帶來了信息高效傳遞、敘事方式革新等機遇,也伴隨著技術沉溺、意義貧瘠、個體內向維度坍縮等隱憂,破題關鍵在于深入解析技術的話語邏輯與針對性,堅守思政教育的理論根基與生命溫度。在方法論層面,她詳細闡釋了數字時代實證研究的拓展路徑,強調調查研究務必遵循“深、實、細、準、效”五字原則,綜合運用座談訪談、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大數據分析等多元方法。盧教授提出,要找準“安全與發展”、“人工與智能”、“方法與技術”的結合點,構建能處理高維數據、反映思政教育復雜系統動態性的算法框架。最后,盧教授還針對思政課題申報書撰寫作經驗分享和指導。

曾燕波在《哲社類課題研究方法解析》培訓中緊扣“方法”核心,從選題策略、實證路徑、寫作轉化三方面展開指導,以青年亞文化、留守兒童等案例詳解如何從政策熱點(如就業、青年發展)與社會現象中提煉真問題,強調研究者需結合興趣深耕細分領域并積累 3-5 年成果;拆解實證研究時,突出問卷設計的變量覆蓋與個案研究的理論嵌入,指出“小切口 + 深分析”勝過盲目求大;在寫作與投稿中,強調“問題 - 分析 - 對策”的邏輯閉環,對策需具體到執行部門,參考文獻需涵蓋權威成果。本次培訓以案例教學為特色,將抽象方法轉化為實操指南,為教師破解課題申報與寫作中的常見難題。
本次思政課題研究系列講座也是“教師發展賦能+系列”培訓內容。參訓教師表示,講座不僅拓寬了科研視野,更啟發了研究方法論的突破,為產出具有原創性、標識度的學術成果注入強勁動力。未來,我校將持續組織思政課題研究系列培訓,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水平,以科研創新賦能思政工作,在推進我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充分發揮思政引領力的支撐作用。
黨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