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上海高考考生查分;7月1日,上海考生開始正式填報志愿。填報志愿,對于不少考生和家長來說,是一項系統工程。
今年以來,滬上高校不斷調整本科專業,備受學生和家長關注。不少高校強化專業設置對國家戰略急需和高質量發展的快速響應,開設新專業、新學院,增加雙學士學位項目。
這些新專業就業前景如何?繼續深造情況怎樣?轉專業有什么要求?面對林林總總的專業設置,考生又該如何選擇高考志愿?
【專業“+AI”煥新再生】
如今炙手可熱的“AI”,也成為高校專業調整的增長點。
作為上海首批5所應用型本科試點高校之一,上海電力大學的儲能技術實驗室里,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學生龍佳一正與團隊測試新型電池的充放電效率。學校堅持“招—培—就”聯動,實施專業動態調整,淘汰了7個就業率偏低的傳統專業,增設了10個專業,其中儲能科學與工程等3個專業緊密對接上海新型“3+6”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構建“雙元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上海電力大學根據企業實際繪制了“產業人才需求圖譜”,圖譜顯示未來五年儲能、海上風電等六大緊缺領域崗位缺口超2萬人。針對此,學校先期推進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3個專業,即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模式試點改革,并計劃至2026年,擬再推廣建設集成電路、新型電力系統等相關5個左右“雙元制”專業(群),預期年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模達800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