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經管學院組織全院師生開展“雁陣培養工程”之黨團共建紅色尋訪活動。此次活動以“追尋紅色足跡,汲取奮進力量”為主題,通過多組別、多線路的實地探訪,引領青年學子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感悟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探尋隱蔽戰線,感悟革命精神
從愚園路的青磚小樓到江寧路的石庫門巷陌,同學們沿著隱蔽戰線的歷史脈絡,先后走進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與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紀念館,開啟一場叩問初心的精神對話。
在“畫報藏軍情”的場景復原前,同學們屏息凝視——看似尋常的《良友》畫報中,竟暗藏著地下黨員手繪的軍事布防圖。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紀念館的“龍潭三杰”事跡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在黑暗中穿梭的身影,用智慧編織安全屏障,以生命守護革命火種,他們以信仰為刃,在隱秘戰場書寫下驚心動魄的忠誠史詩。


追溯偉人足跡,堅定理想信念
石庫門巷陌浸潤著歷史的呼吸,沿著茂名北路的梧桐濃蔭,經管學子踏入1920年毛澤東寓所?!豆伯a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復刻本攤開在泛黃信箋旁,仿佛看見27歲的毛澤東——正是在這里,他與陳獨秀探討建黨,為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寫下第一份綱領。
從安義路的思想覺醒到甲秀里的家國情懷,石庫門里的紅色印記不再是課本上的鉛字。觸摸著百年前的窗欞,經管學子們忽然懂得:那些泛黃的手稿、斑駁的燈影、藏在墻縫的信箋,都是穿越時空的精神火種——正如陳列館留言簿上最新的字跡:“今天的我們,也是歷史的接棒人?!?/p>


重溫建黨歷程,牢記初心使命
踏上“初心溯源”之旅,經管學子們分別探訪了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與《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展廳里,泛黃的黨綱手稿如同一頁頁歷史的呼吸,銹跡斑斑的煤油燈沉默訴說著建黨初年的星火微光。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褪色的《中國共產黨宣言》首譯稿與泛黃的第一部黨章在暖光下展開歲月的卷軸,字里行間鐫刻著思想覺醒的足跡,從首個反帝反封建民主綱領的誕生到工運高潮的綱領性指引,每一步都見證著中國共產黨從理論探索到實踐突破的求實品格。
從中共一大的開天辟地到中共二大的實事求是,石庫門里的紅色地標承載著從革命理想萌芽到民族復興道路的歷史航標,它們不僅是紅色記憶的具象載體,更是新時代青年在追尋精神根脈時,始終與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與共產黨人信念之火同頻共振的精神原鄉。


見證浦東蝶變,汲取奮進力量
浦江畔涌動著發展的熱潮,經管師生們走進浦東開發陳列館,在歷史與現實的交映中見證“中國奇跡”的誕生,全方位感受浦東從農田到國際大都市的華麗蛻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深入了解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全過程,深刻感受到老一輩人的開拓創新精神。


經管學子感嘆道:“從紅色搖籃到創新高地,浦東的蝶變是中國速度的縮影。身為上電學子,我們要傳承‘敢為人先’的浦東精神,將所學專業與國家發展需求相結合,在新時代展現青年擔當。”


此次系列紅色尋訪活動通過“實地參觀+沉浸體驗+互動研討”,同學們在歷史遺跡中觸摸革命脈絡,在現實發展中感悟紅色精神的時代傳承。經管學子們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把“小我”融入“大我”,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行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書寫“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篇章。
經管學院自2023年以來開展“雁陣培養工程”黨團共建系列活動,積極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接下來,經管學院將持續深化黨建帶團建,以紅色資源為生動教材,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引領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經管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