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9日電(史依靈)“當第一盞電燈劃破外灘的夜幕,當第一縷電流注入紅色革命的血脈,當‘雙碳’藍圖在智能電網中鋪陳——這束光,是電力人跨越百年的信仰傳承,更是照亮民族復興的時代之光。”舞臺屏幕上,新時代能源電力畫卷在追光燈下漸變展開,上海電力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顧春華的講課聲隨之響起。近日,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第六季“偉大工程”示范黨課之“‘電’亮夢想 ‘電’耀未來”主題黨課,在上海電力大學開講。近500名師生黨員置身電力時光隧道,在舞臺的光影交織中觸摸行業脈搏,在情景共鳴中感悟電力人的使命擔當。

本次黨課圍繞“電”脈傳承、“電”力驅動、“電”聚力量、“電”耀未來四個篇章展開。從歷史長河中電力先驅們的英勇事跡,到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使命擔當;從學校科研領域的成果,到國際教育合作的進展,以豐富多元的形式呈現了上海電力大學在能源電力領域的深厚積淀與創新實踐。

黨課現場連線上海電力大學1990屆校友王健和2005屆校友嚴琳,兩位校友分享了攻克技術難題、參與電廠改造的親身經歷,展現電力人的奉獻與探索精神。在“‘電’力驅動”篇章中,全國優秀教師江友華的精彩見解,以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關于海上風電項目的創新實踐分享,彰顯了上海電力大學的教育工作者們為祖國能源電力事業發展培育優秀人才的執著和堅守。
在“‘電’聚力量”中,視頻、講述、展演相融合,呈現上海電力大學深耕能源電力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在新能源、網絡安全、智能電網、城市規劃以及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取得的成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重塑教育鏈與產業鏈融合注入動能。
“此次示范黨課不僅是對上海電力大學發展歷程與辦學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一堂意義深遠的電力精神洗禮課。”顧春華表示,上海電力大學將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能源電力事業綠色、高效、智能化發展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冠老師表示:“作為一名大學思政課老師,聆聽此次黨課后,深感責任重大。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以新質生產力為指引,將思政教育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使命感,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關注前沿技術,探索跨學科教學模式,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黨課參與者、電氣工程學院2023級研究生黨員馮藝萱表示:“這堂黨課生動描繪了一代代電力人對推動電力事業發展的不懈追求,我和師生們深深被黨課內容所打動。”
記者獲悉,作為能源電力特色高校,上海電力大學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為導向,瞄準產業升級痛點,從“學科本位”轉向“產業需求本位”,率先啟動人才培養模式系統性改革。
今年3月,學校發布《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提出構建“需求導向、動態調整、產教協同”的新機制。學校緊緊圍繞上海產業布局,對接臨港新片區先導產業,服務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培養適應區域產業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著力構建“雙元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先期推進2個學院(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3個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試點改革工作,并計劃至2026年,擬再推廣建設集成電路、新型電力系統等相關5個左右“雙元制” 專業(群),預期年人才培養規模達800人左右。(完)
原文鏈接:http://sh.news.cn/20250609/12c386717dbf49eb86e0e63db5014b5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