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于5月1日刊發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顧春華署名文章:《上海電力大學校長顧春華:打造卓越能源電力工程師的搖籃》。5月28日,《第一教育專業圈》公眾號刊發。全文如下:
破局立新 全面深化 打造卓越能源電力工程師的搖籃
在“雙碳”戰略加速落地,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作為首批入選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高校,上海電力大學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為導向,以“專業鏈熔接產業鏈、學科端直通需求端”為核心理念,率先啟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系統性改革,從體制機制、專業結構、人才制度等方面入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浪潮中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能源電力人才培育之路。
1.從“學科邏輯”到“產業需求”的戰略重構
隨著“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正加快構建,對相關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出新需求、帶來新挑戰。同時,上?!?+6”新型產業體系的構建,尤其是臨港新片區先導產業的崛起,更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緊迫要求。作為一所能源電力特色地方高校,上海電力大學始終在探索如何立足辦學特色及優勢,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實現學校教育鏈與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有機銜接,提升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能力。
面對國家能源變革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學校清醒地認識到,必須以產業需求為“牽引器”,打破傳統“學科本位”的桎梏,打通邊界壁壘,讓能源電力企業深度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將學科專業建在產業鏈的需求前端,以多元化辦學機制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繼而提升學校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服務能力和貢獻度。今年3月,基于“培養適應區域產業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學校正式發布實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開啟了新一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序幕。
2.深度構建“雙元協同”的育人生態
人才培養改革的核心命題,在于如何讓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上海電力大學以“雙元制”育人模式為突破口,深度構建起校企協同的“雙主體”育人生態圈,讓企業從人才培養的“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探索構建適配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和適合本校校情的聯動改革機制。產教深度融合,將產業、行業先進技術和標準融入其中,基于真實問題開展項目設計實踐課題,讓學生接觸真實生產場景,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推動學校教育鏈與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擁有一支“既懂理論又懂生產”的教師隊伍。上海電力大學以師資轉型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雙師雙能型隊伍,深化“校內教師送出去充電、企業導師請進來賦能”的雙向流動機制。組織新進教師進企業認知實習實踐,選派骨干教師赴企業掛職;與此同時,學校大力引進企業技術骨干擔任“產業教授”。當前已有來自國網、南網、五大發電集團,以及華為、特斯拉、寧德時代、上海能建、晶科電力等企業的百余位工程專家走進上電課堂,帶來產業一線的技術與案例,這種“真題真做”模式已成為學校的教學常態。
3.從“試點突破”到“全面升級”的未來跨越
在這一輪改革實踐中,上海電力大學以兩個學院三個專業為試點,一院一策、先行先試,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加快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協同創新,推動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今后,學校將在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布局,將新能源作為學校學科專業發展的戰略重點,通過能源電力類優勢學科的輻射帶動和衍生孵化,以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特色發展,打造“大能源電力”應用型本科專業群。通過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全要素的升級改造,使專業建設更加適應“雙碳”戰略、新能源轉型升級、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
以打造卓越能源電力工程師的搖籃為愿景藍圖,以培養“能源情懷深厚、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能突出,動手能力強、思維方式新、未來發展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上海電力大學正以此次改革試點為契機,致力于經過數年改革實踐,形成具有能源電力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能源電力這個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保障提供好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更多內容詳見《上海教育》5月1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