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4月1日下午,第一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檢查交流會在臨港校區學術樓305會議室召開。副校長楊寧出席會議,來自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的4位教授受邀作為評審專家,我校獲批國家級、上海市一流課程負責人、主要成員參加會議,會議由教務處副處長徐信艷主持。

我校第一批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自2019年申報、2020年獲批后,經過近5年的建設,在教學理念、教學團隊、教學設計、課程內容、教學組織、課程評價、產教融合、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改革成效,具有鮮明的能源電力特色和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負責人分別匯報建設情況和取得成效。
汽輪機原理課程形成“虛實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特色。課程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工程實踐,開發汽輪機設備三維培訓系統、VR虛擬拆裝系統、火電廠運行仿真系統等數字化資源,實現理論教學與工業場景的無縫對接。依托“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上海市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及30余個校外實習基地,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產現場的精準銜接。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調整教學內容,補充新型電力系統多能互補、互聯互動的前沿知識。按照單一設備到整體系統,單一問題到綜合應用的原則,將電力系統分析理論拆分為一系列簡單知識點。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系統性的理論知識,建立起知識脈絡體系,鍛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契合電力行業新需求,以“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建設新的實驗實踐平臺。以電力電子開發與仿真為主要手段,培養學生以實際產品開發、測試與應用為基礎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依托團隊教師主持或參與的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引入實際電力電子系統工程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解決,再回到實際工程驗證中,激發學生深層思考與實踐。
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出版“理論篇+實驗與實踐篇+練習與測試篇”一套三本的立體化教材,采取“理論+實驗+實踐”立體化課程授課方式,利用大型火電站仿真平臺、核電半實物仿真平臺、新能源微電網平臺、智能電力機器人平臺等學科平臺,打造了既特色鮮明又與時俱進的14個仿真平臺應用案例和3個實物平臺應用案例,提升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交流會上4位專家對每門課程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特別強調一流課程建設成效的內涵、課程改革創新的可持續性,以及一流課程對其他課程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
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教學質量的根本落腳點在課程,課程是大學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相互溝通的橋梁,更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建設一流課程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強國之路的重要舉措。教務處將持續推進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度,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再突破、育人再提升,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后續還將開展第二批國家級一流課程檢查交流活動。
教務處 供稿